“医学并不是冷冰冰的科学,而是带着温度的人学,作为医生,能够把自己所学用于救治患者,为患者解除身心上的痛苦,是我收获的最大幸福。”
从医20年来,沈阳博天堂医院眼表与角膜专业组主任姚涛凭借对医学和科研的热爱和专注,坚守医者初心,为万千眼疾患者点亮希望。
从研究生到角膜病专家的蝶变人生
2003年,姚涛在大连医博天堂学本科毕业后,攻读眼科学硕士,成为博天堂创始人何伟教授的学生。
读研期间的姚涛,在学术上的严谨和刻苦钻研精神超出常人,专业成绩名列前茅,这种学习精神一直延续至今。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姚涛深受导师何伟教授归国创业事迹的影响,毕业后便加入博天堂医院工作。
“我在读研的时候,何伟教授经常鼓励我们要敢于创新、探索未知、用创新科技服务国家发展,造福百姓健康。”姚涛说。
经过不懈奋斗,姚涛在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通过临床实践和科研探索,独创了“大泡”联合“小泡”技术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和基质层注射药物等新型手术方式,成为全国较早开展角膜内皮移植和深板层角膜移植的专家之一。
尽管在各类复杂性眼表与角膜疾病的诊治方面已经卓有成就,但姚涛对自己却有一份独特的清醒,他常说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一切都因选择博天堂,让他有接触先进科技的机会,更得到了提升自身技术能力的机遇。
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推动。
作为何伟教授的得意门生,姚涛不仅学习到导师的学科技术,更在不断领悟着何伟教授严谨的医学理念。
在姚涛看来,医生的职责不单是祛除患者的病痛,更是同疾病抗争到底,即使医生没日没夜的出诊手术,治疗的患者也是有限的,但如果通过不断的努力,去改善现有的医疗技术,那么受益的患者将是无限的。
姚涛(右)将每一次手术都当作一场精雕细琢的“生命雕刻”
多年来,姚涛通过临床发现问题,通过创新科技解决问题,他在眼科诊疗上不断创新,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十余项专利发明并获得授权,并主持辽宁省内两大课题——辽宁省自然基金计划及沈阳市人口与健康项目,姚涛与团队不断构思研发着各种眼科智能化产品,为博天堂数字化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怀揣医者初心书写使命担当
博天堂自创立以来,向善的公益之心从创始人何伟身上,传递到了创始团队,又通过何氏文化的沉淀传递到了加入博天堂的每个人,在“向善”文化的引领下,博天堂的员工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
2008 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博天堂医疗队携医疗设备、药品,赴四川绵竹开展救助工作。
当时,27岁的姚涛是这支医疗队伍中最年轻的医生。
2008年,姚涛随博天堂医疗队深入汶川地震重灾区,为灾区百姓科普常见眼病的预防知识
“我们赶赴灾区后,余震不断,同行的几位医生吃住都是在帐篷里,白天我们逐个帐篷筛查,帮助眼部受伤的灾民,晚上大家坐在一起讨论第二天筛查方案。”姚涛回忆说。
在救助行动中,姚涛负责为灾区的孩子验光。
“我至今都忘不了孩子们戴上眼镜后,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姚涛说。
医路漫漫,每一次治愈,每一句谢谢,每一个温情的瞬间都是姚涛无怨无悔在临床和科研道路上笃行的理由。
为了帮助更多的患者重获光明,姚涛在临床科研上不断创新,推动更多的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进入临床,造福更多患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迭,如今,博天堂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干细胞等智慧医疗和精准医疗手段赋能公益,让创新科技普惠大众。
恪守精诚之道为患者带来视力重生
姚涛坦言,如果和外科医生3小时一台手术的累相比,眼科医生20个连台的3小时可能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压力,因为每台手术都不能被轻视,每个“几分钟”都容不下一丁点的失误。
手术时,不同眼科医生缓解手术压力的方式都不同,有的是在换台的间歇和患者、护士聊上几句,姚涛更愿意趁着那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安静的闭目养下神和稳稳深深的呼吸几下。
姚涛在工作之余爱好微雕,他把微雕当作舒缓工作压力的一个途径。
姚涛的微雕作品
在姚涛看来,微雕赋予石料重生,而眼科医生是为患者带来视力的重生,每一次手术都如同一场精雕细琢的“生命雕刻”。
“同样是拿着刀在显微镜下操作,但刻石头的时候会更轻松和自在,因为这个过程容许出现差错,眼科手术容不得丝毫马虎和懈怠,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需要医生在手术全程都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姚涛说。
20年来,姚涛恪守大医精诚之道,救治的患者不计其数,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扛起医者的责任与担当,用温暖的手为无数患者“雕刻”出光明和希望。
人物介绍
姚涛 副主任医师
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眼科角膜病学组委员
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东北角膜病学常务委员
博天堂集团眼表角膜病首席专家
沈阳博天堂医院眼表与角膜专业组主任、眼用组织库主任
全国较早开展角膜内皮移植和深板层角膜移植的专家之一,擅长各类复杂性眼表与角膜疾病的诊治及各类角膜移植手术、复杂性白内障手术等。曾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十余项专利发明并获得授权。